資產配置:To 避, or not to 避? 資產配置關於擇時進出的思考-系列3

摘要總結:

  • 股市的技術性修正無須理會,若遇到意外事件衝擊要耐心等候,如果事件不會造成債務面的連鎖反應或是對經濟的持續衝擊,就無須在恐慌中殺低。
  • 資產泡沫、債務問題、嚴重經濟衰退造成的股災,才是資產配置/退休理財要考量的極端風險。
  • 本文整理1950年以來的歷次美股股災。


美股最大拉回幅度以及經濟衰退的關係

  • 最大拉回幅度(Max Draw Down, MDD) 指的是從股市歷史最高點到目前的修正幅度,如果MDD=0% 表示股市創下歷史新高。此處的指數報酬計算皆未考量配息。
  • 關於景氣衰退期間的認定是採取 NBE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的定義,為下圖的灰色區間。資料來源為FRED
  • 從下圖來看,股市下跌超過20%通常預視/伴隨景氣衰退。

<1950年以來,美股自最高點拉回的幅度以及經濟衰退的期間>


<1950年以來歷次股災及衰退期間股市表現>


  • 下面在計算股市從過去一年高點的最大拉回幅度,如果1Y_MDD=0% 表示股市創下一年新高。
  • 下表再整理了2010年以來股市從過去一年高點拉回超過10%的事件和背景,大多數事件衝擊的股市拉回幅度約在10~20%。



<1995年以來,美股自近一年高點拉回的幅度>



<2010以來歷次美股自近一年高點跌幅超過10%修正的事件及原因>



股市的修正有三種:

1.技術性修正(股市跌幅5%-10%):
一般的漲多拉回修正通常不會超過10%,除非你是操作期貨的短線高手,投資組合通常不需要對此作調整。

2.事件性衝擊(股市跌幅10%-20%):
意外事件、天災人禍、疫情、戰爭、政治,通常是事前無法預料、或是事前知道但也無法研判走向的事情。例如我們在2022/2就知道俄烏衝突升高,但無法預料到變成全面戰爭;又例如2020年的COVID-19疫情,爆發的初期也想不到會變成全球的流行病,畢竟大部分的投資人不是生技專家或地緣政治專家。一般而言,非屬於經濟因素的天災人禍事件型衝擊,通常不會對經濟或企業造成持久性的衝擊,所以影響的時間不會太久。遇到這種事情通常已經來不及減碼,所以後續的重點是判斷事件會不會造成1.債務面的連鎖反應或是2.對經濟的持續衝擊,如果沒有,就該避免在市場劇烈震盪時殺出持股。(2/24俄國正式入侵烏克蘭造成股市暴跌,但到了3/18美歐股市都已回到開戰前的位置,如果你的對手順著恐慌情緒做了調整,沒有亂動的操作者反而會在相對績效排名上領先對手。)

3.經濟衰退衝擊(股市跌幅20%-60%):
一般的經濟衰退可能會造成股市20%以上的修正,如果再搭配1970油價暴漲、2000股市泡沫、2008金融海嘯這種經濟與金融事件的衝擊,股市也可能出現40%-60%的暴跌,下跌的時間可能超過一年以上,而股市暴跌之後再回本的時間甚至可能超過五年。不過這種事件在歷史上發生的次數並不多,政府和央行會使用各種方法避免經濟衰退(衰退或許就代表他們做錯了),投資上要避免看到黑影就開槍。

所以1.技術性修正無須理會,2.事件性短暫衝擊耐心等候,但若遇到3.經濟衰退衝擊、股市暴跌又要套牢好幾年的情境,對於沒有其他收入來源、可投資時間有限的中高齡退休族而言,會面臨老年退休計畫失敗的財務風險。


規避股災的作法:

1.完全不做擇時的資產配置方式

  • 可以採取生命週期資產配置(Glide Path)的方式,隨年紀增加降低股票的配置比例、增加債券的配置。(不玩沒有傷害,少玩減少傷害)
  • 長期配置政府公債對沖景氣衰退的風險,部分配置抗通膨債券、商品等實質資產對沖通貨膨脹的風險。
  • 不過現在最大的問題在於利率太低且遠低於通膨,過去一年買債券的損失可能比股票還多。

2.隨景氣週期調整資產配置

  • 判斷景氣循環處在谷底、成長、高峰、放緩的哪一個階段,成長階段多配置一些股票部位,放緩階段則以公債為主。
  • 判斷景氣循環的常用觀察指標包括:公司債利差、殖利率曲線斜率(10Y-2Y, 10Y-3M ...)、領先指標、市場評價、風險情緒...等。不過每次的空頭市場都長得不太一樣,股災發生的次數不多所以統計樣本有限,這類型模型的問題在於"偽陽性"的比例偏高,例如景氣衰退常常伴隨著ABC指標惡化,但ABC指標惡化不一定會發生景氣衰退。
  • 過去十多年,FED藉由降息、量化寬鬆等貨幣政策讓景氣和市場的週期變得不是那麼的明顯,若在景氣有放緩跡象時大幅減碼股票,會剛好遇到FED寬鬆帶來的股市上漲(FED Protective Put),隨景氣指標調整股票部位常常會被巴來巴去,反而不亂動績效比較好。
  • 不過現在FED的目標從促進充分就業變成抑制通膨,拿掉了央媽的保護之後,會不會讓未來幾年的景氣和市場的週期變明顯?

3.綜合的想法

  • 個人偏好上述1. + 2. 綜合的作法。
  • 擇時調整部位絕對不會是簡單輕鬆的事情,但放著極端風險不管,也不一定適合保守型退休族。
  • 年輕儲蓄者的風險是不夠早不夠積極錯失長期資本利得,但年長退休者的風險是沒做好資本保護,在某些情境下,犧牲部份股市上漲的潛在利益換取規避投資損失或許是必要的。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本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