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觀察:長期資產配置是否該納入碳權ETF? -系列2

摘要總結:

  • 碳權ETF追蹤的指數會在11月底有較大的調整,此外ETF持有的期貨合約是12月到期,因此在12月上旬容易因為期貨轉倉而造成市場較大的波動。
  • 歐洲當局不一定樂見碳權價格快速走升,碳權市場的價格穩定機制可能限縮碳權價格漲勢。
  • 碳權價格長期正向,但應該等待拉回再加碼,不應過度追高。


碳排放權期貨市場規模

ICE 交易所( 洲際交易所集團,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 Inc.,NYSE:ICE)擁有世界上四個最大、流動性最強的碳排放限額和交易期貨市場,由大到小分別是:

  1. European emission allowance market (EUA)
  2. California carbon allowances (CCA)
  3. U.K.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UKA) 
  4. Regional Greenhouse Gas Initiative (RGGI) 

每年在 ICE 上進行的碳交易超過 14 億噸,據估計相當於全球年排放足跡總量的 40% 左右。

歐洲碳權期貨交易市場的遠大於北美地區,可參見下列兩圖,歐洲圖表的單位是百萬,北美圖表的單位是千,成交量有顯著的落差。

英國UKA期貨是今年開始交易,有些歐洲的Utility公司會同時用UKA搭配EUA合約進行避險,因此兩者的走勢會有較高的相關性。







 KraneShares全球碳策略ETF〈KRBN.US〉

  • 成立日期2020/07/30
  • 追蹤指數為 IHS Markit’s Global Carbon Index,涵蓋了歐洲和北美主要的總量控制與交易計劃:EUA、CCA和RGGI。
  • 資產規模為1,417.87(百萬美元)(2021/11/30),是目前市場上規模最大的碳權ETF。
  • 總管理費用為0.78%





碳權價格在12月上旬容易因為指數調整、期貨到期轉倉而出現較大波動

KRBN ETF目前的規模僅 $1.4 Billion,相較於全球共同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則的$ 103 Trillion,應該還是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其持有EUA期貨合約數目僅佔整體市場的1.46%,目前的影響尚屬有限。不過KRBN追蹤的指數會在11月底有較大的Rebalance調整,此外其持有的期貨合約是12月到期,在12月上旬、期貨合約到期前容易因為轉倉而造成市場較大的波動。





價格穩定機制可能限縮碳價上漲空間

最近一年碳權價格上漲很多,這當然是投機者樂見的結果,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快速走高的碳權價格也會讓廠商或是耗能產業的成本大幅提升,進而對產業和經濟造成衝擊。事實上,有越來越多的東歐國家官員主張要對碳權市場的投機性交易進行限制(12月大幅修正的因素之一)。如何在價格發現和投機交易之間取得平衡,也是市場機制的重要環節。


英國的成本控制機制 (Cost Containment Mechanism, CCM)

如果UKA期貨平均價格連續3個月達到前2年平均價格的2倍,則將觸發CCM。管理當局可以採取改變年內拍賣的配額分配或增加年內拍賣的配額數量,把未來年度的配額提前供給給市場,以抑制價格上漲。今年10月上旬英國管理當局按照CCM機制進行市場干預,增加了當月的標售額度,歐洲碳權價格也因此大幅修正約10%。

歐盟的市場穩定儲備 (Market Stability Reserve, MSR )

歐盟的MSR機制從2019年1月開始啟動,目的在於調整碳權市場供需失衡的問題。2010~2018這段期間碳權配額常常有過剩的問題,而MSR機制則是在維持既有排放上限的前提下,因應需求的激烈波動調整配額供給,市場供給過多時可抽走配額、納入MSR中,等供給匱乏時再釋出。機制如下圖所示,若連續6個月達到前2年平均價格的3倍,則可增加EUA的供給、抑制價格。



資料來源:「歐盟面對氣候變遷的因應政策─ 排放交易機制之現況、發展及挑戰」,《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 13 卷、第 4 期(2017/冬季號)

另外,如果歐洲廠商碳排放超標,罰款金額為 100 EUR / 每噸(2020資料,當然廠商還需要提出對應的改善措施,不是只有罰錢而以),倘若碳權價格大幅超過100 EUR/ 每噸以上,則支付罰款相對有利於自市場購買碳權,這也會對碳價形成上檔壓力。


碳權價格長期正向但不應過度追高

  • 2050淨零碳排、碳排限額逐年遞減,這些都是有利於碳價長期走揚的因素。
  • 2021年碳權價格快速走升,碳權市場的價格穩定機制可能限縮碳價漲勢,當局仍有政策干預空間。
  • 2021冬天因天然氣供應不足問題使得歐洲電廠轉向燃煤,間接增加了對碳權的需求,但此因素陸續緩解、或是進入春季之後,這方面的需求也會下降。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本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