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一般投資人應該買怎樣的債券產品?
- 情境1:我手上剛好已經有美元,我想要享受美元的高利率,又不希望承擔太大的波動風險。
適合工具:美元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美國短天期債券ETF、美元定存(各家利率差異很大) - 情境2:我(工作10年以上)還在累積退休金,用定期定額的方式持續投資股票基金和債券基金,覺得可以趁著債券的收益率上升,多買一些債券基金納入長期資產配置。
適合工具:中天期(平均存續期間約7年)Aggregate Bond (公債+投資等級債) ETF,或共同基金。 - 情境3:我(約40歲以上)手上有一筆美元,怕以後收益率往下掉,基於退休現金流的規劃希望把未來幾年的收益率「鎖定」在目前的5%上下,這筆錢我可以放好幾年不動。
適合工具:A級以上目標到期投資等級債券基金、階梯債券(Ladder Bond )ETF、高評級的個別美國公司債(各個企業財務體質差異大,需仔細挑選) 。 - 情境4:我(還年輕、心情還不定?) 堅信明年一定會降息1%,經濟會陷入衰退、殖利率將會大幅走低,想多賺資本利得,如果看錯我也可以承受本損失(最好是?)。
適合工具:20年期或長天期的公債ETF(殺很大);中天期的債券ETF或基金、目標到期投資等級債券基金(若看錯比較不會痛)。
(此處著重在利率風險,暫不考慮A級以下的投資等級債、非投資等級債、新興市場債這些工具)
投資各種(AA級以上)債券工具的風險與機會
1.利率上升導致價格波動
- 持有債券的最大風險就是利率上升(通膨上升、經濟成長...)會導致資本損失,若利率向下(通貨緊縮、經濟衰退)則會有資本利得。
- 債券的存續期間(Duration)越長、利率變化導致的價格波動越大:
如果從2020/8利率的最低點到2023/9/21:
20年以上公債ETF (TLT.US, 平均存續期間16.71年),跌幅43%接近腰斬
7-10年公債ETF(IEF.US, 平均存續期間7.40年),跌幅縮小至21%
Total Bond Market ETF(BND.US, 平均存續期間6.40年,公債+公司債),跌幅約15%。
按照現在4.5~5%上下的收益率,跌15%的大約3年左右可以靠利息收入回本,但下跌43%可能要接近10年才能回本。
如果能承受20年公債ETF下跌超過40%的風險,似乎不如把這筆錢拿去配置科技股ETF或基金,勝算可能更大。 - 如果是要累積退休金、長期資產配置,中天期公債+投資等級債 Aggregate Bond / Total Bond Market ETF會是比較適合的工具。
- 投資長天期債券必須考慮風險容忍程度:
2022年聯邦資金利率從接近0%上升到5%以上,一般債券普遍下跌15%左右,20年公債ETF下跌約三成,跌幅逼近科技股NASDAQ指數。若從2023十年債利率低點約3.30%到最近的4.50%,這一波20年公債ETF也跌了18%。投信發行長天期債券ETF一開始鎖定的對象是保險公司(有長天期Asset Liability matching 的需求),20年公債ETF的波動這麼劇烈,一般投資人需審慎考量自己是否能承受風險。
PTT-債券ETF信心崩潰文
< 2020/8/4~2023/9/21 各類型債券ETF下跌幅度比較 >
2.殖利率曲線變化
- 聯準會升/降息的影響:
央行貨幣政策主要是影響短天期利率,長天期債券的殖利率不一定會有等幅度的變化。過去一年多快速升息,短天期利率上升幅度>>長天期利率。 - 殖利率曲線倒掛:
以最近的美債殖利率曲線來看,如果美國政府向你借錢3~6個月,他要支付的年化利息大約是5.50%;但若美國政府向你借錢10年,他要支付的年化利息只有4.50%。長天期的利率比短天期的利率還低,這就是所謂的殖利率曲線倒掛。 - 低風險的短天期債券收益率遠高於長天期債券:
短天期公債ETF如BIL.US、 SHV.US目前的收益率約在5.4%左右,如果可以接受AA級公司債,浮動利率公司債ETF的收益率甚至可達6.2%(註:2023Q1市場擔心Credit Suisse和區域銀行,這隻ETF也曾有2%左右的短暫下跌,這是承擔信用風險的代價)。
如果FED貨幣政策傾向於繼續升息或是Higher for Longer,短天期(3M~6M)工具其實是CP值最佳的息收工具。 - 如果覺得買ETF麻煩,也可以考慮美元貨幣市場基金:
今年以來富達、法巴的表現都不錯,年化收益率也有在5%附近。如果手上以美元、希望可以享受比較高的收益又不想承擔風險,這些工具可以獲得比大多數國內銀行的美元定存更好的利率,只是要注意交易手續費(基富通申購手續費0.5%幾乎沒有折扣,複委託買賣ETF也有手續費)的部分。
在歷經幾年的零利率之後,美元貨幣市場基金管理費被迫降到只有0.15~0.30%,有些法業朋友提到壽險客戶對於美元貨幣市場基金需求越來越大,因為貨幣市場基金收益率已經比很多保單的3~4%的成本還高,但銷售通路大多不會告訴客戶有這種(毛利太低)產品...
<短天期債券ETF的收益率比較 2023/9/21>
< 美國政府公債收益率曲線 2023/9/22 >
< 貨幣型基金、短債ETF今年以來走勢 2023/9/25 >
3.持有債券至到期可以鎖定收益率,但一般債券ETF沒有到期日
- 持有債券至到期可以鎖定一段期間的投資報酬率:
一般的債券有到期日和固定的票面利率,在買進之後如果持有至到期(假設是公債,沒有倒閉違約問題),可以進來的現金流和收益率是非常確定的。(這邊不考慮領息之後的再投資收益風險,要完全規避這問題要投資零息債券)
例如你現在用4.78%的收益率買進美國20年期政府公債直到到期還本,假設你每年領息之後再拿去市場投資也能有4.78%的收益率,那你這20年的收益率就是鎖定在4.78%。 - 一般債券ETF沒有到期日:
大多數債券ETF會追蹤固定的指數,例如20年以上公債ETF(TLT.US)追蹤的是ICE US Treasury 20+ Year Index(隨著時間的遞延,帳上的某些債券存續期間變短,這些債券會被賣掉,並拿去加碼新發行的20年以上公債),如果你持有這隻ETF20年,20年後你的存續期間風險還是接近20年,你賣出的價格也會取決於20年後的利率水準,可能會有資本利得或損失,而不像前述的債券到期還本可以拿回固定的金額。 - 買個別債券的風險和成本:
挑選個別債券需要做很多的功課才能在債信體質和收益率之間取得平衡(最安全的美國國債收益當然最低),一般投資人常常只看收益率就亂買(例如買到碧桂園的苦主...),即使買到安全知名大企業的債券也要注意發行條款(可以看一下買到瑞信AT1債券的苦主...)。
另一個要注意的是成本,過去一年多銀行賣了很多債券,據說買賣報價利差可以有10~20bps甚至更高,如果你買的又是長天期的標的,一筆交易下來可能光是費用就吃掉2~3%。 - 目標到期債券基金、階梯債券ETF可以鎖定收益又避免集中單一債券的風險:
最近投信在發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對應到美國的ETF比較接近所謂的階梯債券(Ladder Bonds),例如像iShares iBonds ETFs、Invesco BulletShares ETF系列 ,有長短不同的到期年限,投資人可以視自己的資金需求挑選。舉例來說,如果我希望鎖定10年的收益,可以接受投資等級債的債信,那可以選IBDY.US ( iShares® iBonds® Dec 2033 Term Corporate ETF,配置2033到期的投資等級公司債、目前到期收益率約5.87%),收益率比前幾年買的美元保單好很多。 - 利率下降對於FIRE族/退休族/儲蓄族是一種風險:
利率下降雖然會帶來債券ETF/基金部位的短期資本利得,但這也意味著未來的收益率下降(回想以前接近0%的環境,儲蓄者和退休者要投資甚麼? All-in股票嗎?),現在有5~6%的收益率不代表幾年後還有這種利率。
< iShares iBonds ETFs >
4.如果2024年開始降息,跌深的債券一定會大漲??
- 2024一定會降息嗎?
按照利率期貨市場的預估,「有可能」2023/11就是最後一次降息, 「有可能」2024下半年開始降息(期貨市場預期降息三碼)。但上述的「可能」是否能成真,這個問題即使是FED主席也不敢掛保證,大家都是在混沌的局勢裡邊走邊看邊修正。 - 如果降息了,長債一定會大漲嗎?
如果我們看美債10年-3個月的數字,這個-1.00%的利差(最近有改善一些)大約是1980初期以後比較嚴重的負斜率,降息一定會把短率帶下去,但是殖利率曲線長期而言還是應該恢復正斜率(長債利率高於短債利率),一來一往之下,長天期債券能有多好的報酬?? 這部分也是必須考慮的風險。 - 如果升息結束開始降息,比較好的工具是甚麼?
還是建議中天期Aggregate Bond (公債+投資等級債) ETF,或是目標到期投資等級債券基金,看對會有一些資本利得,若看錯也比較能靠利息Cover回來。基於風險考量,不建議存續期間太長的債券工具,
<利率期貨市場對於聯邦資金利率的預期, 2023/9/21>
< 美國政府公債10年-3個月利差走勢圖 >
結語:
- 殖利率曲線倒掛,低風險的短天期(1Y以內)債券和貨幣市場基金收益率反而比較好。
- 債券殖利率位於過去十多年的高點,投資機會顯現,但考量存續期間風險,配置上最好以中天期(5~10Y)為主。
- 買單一債券要做功課,可以看看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或是Ladder Bond ETFs。
- 若要買長天期債券,請務必了解投資風險以及自己的耐受程度。
最後修改:2023/9/28 08:00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本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