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理財:怎樣避開金融詐騙?

摘要總結:

這是一篇勸世文。看到來路不明但是報酬率很吸引人的產品,可以先想幾個問題:

  • 看起來穩賺不賠的超高報酬率,是真的嗎?
  • 如果有那麼好的策略、產品,為什麼你可以買的到?
  • 有名人同框、有法人投資,就代表一定安全嗎?
  • 為什麼一定要投資複雜又不透明的產品?

如果沒有好的海外投資管道,建議還是以主管機關已核備、或是國內外交易所掛牌的產品作投資比較安全。


最強老鼠會-鴻源案

最近看到鴻源案的主角猝逝的新聞報導,1980年代鴻源投資機構以每月4%的高利率吸金近1000億元,最後受害者超過16萬人,被稱為台灣最強老鼠會(龐氏騙局)。小時候家裡沒有閒錢可以投資,也算是幸運逃過一劫。

以前學財務工程所以懂一些衍生性金融商品評價,所以像結構型商品、保本商品、避險基金這類複雜的產品,常常會跑到我以前待過的部門。之前曾有幸訪談過頂尖的操盤人(例如鼎鼎大名的Howard Marks),也差點與詐騙之徒擦身而過(台版馬多夫的業務曾在2009年安排拜訪,但後來放我鴿子,隔幾天看到操盤人陳屍家中的新聞,據說是被黑道幹掉的...)。當同事的客戶遇到一些特殊的、乍看很吸引人的投資工具,常常會來問我的看法。我並不覺得麻煩,這也是一種增廣見聞的機會,可以看看市場上在流行甚麼產品(或是騙術)

過去半年陸續有朋友幫客戶/親友不約而同地問到某家境外"避險基金":號稱一年可以賺10%,每個月都賺錢幾乎無風險,號稱有上市櫃公司投資,只是基金非常不透明,可以查到的資訊很少。客戶看到這麼誘人的報酬率很心動,但又怕遇到詐騙,所以想找人做個確認,在此分享一些心得。


機構法人在投資避險基金之前一定會作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

以前在研究Fund of Hedge Funds曾經和投資銀行作避險基金平台的團隊合作過,機構法人在投資避險基金前一定會作所謂的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 DD),通常最基本的項目如下:

  1. 操作團隊背景:主要操盤人、募資人是誰、待過哪些投資機構,再從這些機構去探詢團隊成員過去在業界的聲譽。聽說過有的投資機構做的比較嚴謹的,甚至會請私家偵探去調查操盤人。
  2. 往來交易對象:Prime Broker、保管銀行、交易對手、下單券商有哪些...也可以從這邊再作些確認。
  3. 操作策略類型:方向性交易的CTA/Global Macro、相對強弱勢的Long/Short Equity、套利交易Arbitrage, Event Driven、Distressed危難證券...,每種策略的風險屬性、市場胃納量、最適基金規模都不一樣。
  4. 風險管理政策:怎麼控制事前/事後的風險,怎麼管理流動性,槓桿比例開多大...。

當然問券項目不只這些,通常DD完一家就是50-100頁的報告。而我所看到的一些不是循正常管道銷售的境外產品,通常不怎麼介紹操作團隊,操作策略也語焉不詳,但客戶看到獲利保證,對產品一無所知也還是敢投資...(OS: 送一曲梁靜茹的勇氣...)


看到產品時應該要思考的事

1.看起來穩賺不賠的超高報酬率,是真的嗎?

  • 現在無風險利率(美國政府公債持有到到期的收益率)只有不到2%,買高收債一年的收益率大約5%上下(如果公司債價格沒有下跌)。
  • 要創造8-10%的報酬,一定要承擔風險,要無風險的獲得高報酬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 一支基金過去一年每個月都賺錢,不代表未來一定會賺錢,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此外你看到的績效數字一定是真的嗎?
  • 如果真的有那麼高報酬的產品,反正利率這麼低,大家自己借錢投資就好;或者銀行通路直接包一批下來用力賣,費用收的高也沒關係。
  • 「使人誤信保證獲利」在金融業是很嚴重的事情,若有人告訴你穩賺不賠,記得先錄音錄影存證。

2.那麼好的策略、產品,為什麼你可以買的到?

  • 有些套利策略(指數期貨/現貨/ETF)其實可以利用市場的無效率賺取價差,用非常低的風險創造高報酬。但這種策略的交易機會不多,市場胃納量有限,有這種機會自己賺都不夠了,不會分享給其他客戶。
  • 很多知名的避險基金是有進入門檻的,例如說大家都知道橋水Bridgewater是世界知名、績效良好的操作團隊,如果你不是投資銀行的重要客戶,恐怕也很難有機會投資。
  • 好的Hedge Fund不缺錢也不會亂收客人,反過來說會一直主動找你投資的機會,你反而應該要小心謹慎。
  • 這幾年洗錢防制法規越來越嚴格,名門正派的境外基金開戶難度大增,有些基金公司擔心受罰甚至寧可捨棄通路客戶。如果你可以很輕易的投資境外基金,沒有卡在洗錢防制的問題,或許你投資的基金公司本身就有問題。

3.有名人同框、有法人投資,就一定安全嗎?

  • 看到的一些基金銷售資料裡面會提到基金高層和政商名流關係匪淺,也有一些企業已經有投資。不過,如果大家回顧前述的"台版馬多夫"案件裡,政商名流、上市公司乃至於金融業都有人被騙,名人同框反而讓人想起Netflix《Tinder大騙徒》裡面的套路。
  • 前幾年有很多中小企業在TRF外匯選擇權(合法的)交易中慘賠,企業財務部會作資金調度但不一定等同於投資專業,親朋好友真心推薦也不代表真的懂產品。

4.為什麼一定要投資複雜又不透明的產品?

  • 在分析投資標的時或許會遇到資訊不足的問題,然而受害者的交易邏輯通常是:因為報酬率很吸引人,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證明對方是詐騙集團,那我就先投一筆錢試試看。而機構法人在投資前,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證明對方是信譽卓著的機構,就不會進行交易。選擇交易對象、投資標的要用最嚴格的標準。
  • 如果沒有好的海外投資管道,建議還是以已核備的產品、或是國內外交易所掛牌的產品作投資比較安全。

投資忠告:

  • 保護投資本金的安全,比追求收益率更重要。
  • 看不懂的東西不要隨便投資。
  • 看到心癢難耐的產品,記得多問幾個金融業的人。
  • 如果金融業的朋友都說沒聽過你選擇的投資公司,最好還是小心一點。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本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