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總結:
- 在有效率的已開發股市,可配置指數型基金,降低成本。
- 在新興股市如台股、陸股,則可篩選適當的主動型股票基金提升報酬。
多數已開發股市主動式基金長期表現遜於指數
根據Morningstar統計,截至2020年底:
- 已開發股市(全球大型、美國大型、歐洲大型)基金的10年期績效,有超過九成的比例表現遜於指數型基金。5年期績效的部分,則有85%左右的基金表現遜於指數型基金。
- 全球新興股市基金的10年期和5年期績效,有約七成的比例表現遜於指數型基金,略優於已開發股市基金。不過新興股市各自差異很大,下面會再統計台股、陸股的基金勝率。
- 已開發股市法規制度發展完備,市場效率較佳,基金法人不一定有資訊優勢,主動型基金承擔更高的費用卻不易獲得高於指數的報酬。對於退休族而言,長期核心的已開發股市部位,配置指數型產品是較佳選擇。
資料來源:Morningstar, 2020/12/31
近半數台股基金近十年績效打敗指數
計算期間為2009.12.31~2021.11.30(次貸風暴結束之後),資料來源為CMoney資料庫:
- 台灣加權指數含息報酬為+261.44%,台灣五十指數含息報酬為+301.59%。
- 台股基金標的118支(暫不考慮期間清算的基金),簡單平均報酬+249.74%,高於台灣加權指數含息報酬11.7%。
- 打敗台灣加權指數(含息)的共同基金數目為56支,比例約為47%,接近1/2。
- 若能挑選到表現前1/2的台股基金,平均報酬為+348.39%,領先指數的幅度則高達86.95%。
- 台灣五十指數近十年的績效大幅優於台灣加權指數,不過打敗台灣五十指數(含息)的共同基金數目也還有41支,比例約為35%,約1/3。
- 雖然僅有接近一半的台股基金表現優於指數,但是整體簡單平均績效優於指數,代表養操作團隊打敗指數的期望值>0。在長期資產配置的台股部位上,還是可以搭配適當的主動型基金。一般而言,挑選基金、挑選操作團隊還是比投資人自行挑選個股來的容易。
近九成大中華基金五年期績效打敗指數
計算期間:2016.11.31~2021.11.30共五年(投信大量成立A股基金之後),資料來源為CMoney資料庫:
- 台幣計價的滬深三百指數含息報酬為+42.36%,MSCI中國指數含息報酬為35.17%,兩者的年化報酬分別為7.32%和6.21%。
- 台灣境內發行的大中華基金、A股基金的台幣級別,標的44支(暫不考慮期間清算的基金),簡單平均報酬+78.39%,表現約當前述兩個指數的兩倍。
- 打敗滬深三百指數的基金有38支,打敗MSCI中國指數的基金有40支,勝率分別是86%、91%。
- 若能挑選到表現前1/2的大中華基金,平均報酬為+108.13%,大幅領先指數。
- 中國股市主要指數的組成當中仍以舊經濟的金融、地產等傳統產業佔多數,但近五年中國股市表現較佳的是科技、電商等新經濟產業,多數主動型基金都有掌握到這個趨勢,因此績效表現大幅優於指數。
要注意的地方:
- 統計數據未考慮已清算的基金,因此可能高估了整體主動基金的平均績效,有所謂的生存者偏誤。
- 選取期間2010年以來為股市長期多頭,而台股基金常常採取高Beta操作,此取樣期間相對有利於主動基金表現。
- 基金管理是高風險行業,以台股基金近三年為例,在2019、2020、2021年基金出現經理人異動的數目分別為32、50、64 ,以目前和計164支台股基金來看,經理人週轉率不低,而經理人或操作團隊異動對績效的影響很大。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本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留言
張貼留言